您的当前位置:发作性睡眠 > 疾病病因 > 精神运动性兴奋,紧急处理很关键
精神运动性兴奋,紧急处理很关键
作者:侣行家
来源: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精神运动性兴奋即兴奋躁动状态,可表现行为紊乱、脱抑制、动作言语增多及暴力行为,通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醉酒状态、脑器质性疾病等,还可见于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反作用,如物质滥用及戒断反应等。
兴奋躁动状态属于精神科急症,需要精神科药物干预,当患者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可自伤或伤人,过度消耗体力,饮食睡眠不足,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或继发感染,甚至全身衰竭,急性期及维持期的治疗十分重要[1]。
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的常见精神疾病
一、精神分裂症
主要表现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通常分为:
①紧张型:以突发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为特点,可突然攻击人或毁物。有时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和精神运动性抑制交替出现;
②青春型:表现为思维散漫,情感不协调或情感倒错,喜怒无常,行为紊乱,行为幼稚愚蠢及冲动行为。可伴片段的幻觉妄想;
③偏执型:以幻觉和妄想为主。在幻觉和妄想的支配下,可出现突发的情绪失控和冲动行为。
处理要点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治疗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2]。长期(5年)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症状稳定的患者可不考虑换药。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通常选择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当患者处于兴奋躁动状态,首先将患者隔离并保护,通过谈话安抚,如果患者配合口服药物,氟哌啶醇是处理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状态的主要药物,较为安全有效。苯二氮?类药物可快速发挥镇静及抗焦虑作用,可作为短期“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但很少用于维持治疗。
二、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多为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言语活动明显增多、思维奔逸、情感高涨或易激惹、行为忙碌等。患者极度兴奋时,可有短暂的片段性幻听,行为缺乏目的,伴有冲动,也可出现意识障碍、错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称为谵妄性躁狂。
精神病性症状可出现在双相心境障碍的躁狂相和抑郁相,而兴奋躁动状态通常发生于躁狂相。
处理要点
目前注射剂型药物选择有限,氟哌啶醇肌注仍是治疗躁狂发作兴奋躁动患者的有效方式[1],在过渡时期,可选择劳拉西泮或其他苯二氮?类药物作为基础药物,采用口服或肌注方式,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配合使用。
当患者拒绝口服药物时,可选择肌注苯二氮?类药物或氟哌啶醇[3]。如果患者愿意口服药物,可首选奥氮平,奥氮平适用于急性躁狂发作期,具有强镇静作用。
另外,双相障碍患者也可采用无抽搐电休。
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容易出现兴奋躁动状态,通常包括: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偏执型人格障碍
3、表演型人格障碍
4、冲动型人格障碍
处理要点
1、当患者出现兴奋躁动状态,需要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将患者隔离并安全保护,并采用药物使患者快速安静,可选用苯二氮?类或氟哌啶醇肌注,症状稳定后可根据患者的核心症状选择药物;
2、当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冲动及好攻击,并有双相障碍家族史,首选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锂盐);
3、当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冲动及好攻击,首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或其他相关抗抑郁药);
4、当患者主要表现为偏执、敌对及过度焦虑,可首选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等);
5、当患者残留愤怒、焦虑、失控等情绪,可将原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加量或换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6、另外,心理治疗和教育培训对人格障碍有益。
四、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可出现兴奋躁动状态,通常包括以下两种:
①急性应激障碍[4]:一般遭受较强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病急剧,症状有较大变异性,可表现为激越性活动过多,伴有恐惧、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一般在几小时至一周内缓解,事后不能全面回忆;
②创伤后应激障碍: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一系列特殊症状,以各种形式来回避创伤体验,但仍有驱之不去的创伤性回忆,患者可处于意识解离状态,表现出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
处理要点
1、心理治疗极为重要,但在兴奋躁动状态下,可先选用药物使患者快速安静,如苯二氮?类和氟哌啶醇肌注,宜采用中小剂量、短疗程;
2、对于闯入性回忆和噩梦症状,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明显,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对回避和麻木效果较好;
3、另外,离开创伤环境,消除创伤体验,也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五、痴呆
痴呆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表现为情绪激动、好斗或者精神病性症状[5]。患者在意识障碍时出现的兴奋躁动最常见于谵妄状态,与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感染或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寻找潜在病因极为重要,但也较为困难。
痴呆患者意识清晰时出现的情绪激动,通常源于精神病性症状,其他原因还包括疼痛、急性躯体疾病或者护理人员照顾不周,急性躯体疾病最常见于尿路感染,往往会立刻导致患者情绪失控。
处理要点
1、对于轻度痴呆患者,最好的干预方式并非药物,而是调整环境、行为治疗及改善家庭支持系统;
2、如果出现攻击行为,则需采取药物治疗,短期可使用苯二氮?类或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长期可使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普萘洛尔、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等。
六、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显著的智力发育落后,临床特点包括:活动过多、刻板及强迫、注意缺陷、冲动自伤、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等,重度至极重度患者通常情感反应不适切。
处理要点
1、首先要考虑病因治疗,预防及控制病情,同时采取精神科药物改善症状。
2、在儿童及青少年期,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中氟哌啶醇[g]应用最为广泛。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6]、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等各有疗效。利培酮目前是小儿精神科的首选药物之一,可明显改善阳性症状。奥氮平可明显改善患儿行为能力;
3、氯氮平不作为首选,推荐用于难治性病例。其他药物包括抗抑郁药物(氯米帕明、舍曲林、米氮平等)、心境稳定剂(拉莫三嗪、锂盐等)、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等。
4、另外,教育培训及行为治疗也十分重要。
七、癔症
癔症可表现为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其中情感暴发多在遭遇精神刺激时突然发作,哭喊吵闹、顿足捶胸、碰壁撞墙,甚至有自杀姿态,受到围观时现更为激烈,富有表演色彩,夸张做作,持续数小时后可自行缓解,事后部分遗忘。
处理要点
1、暗示治疗极为迅速有效;
2、另外可选用苯二氮草类药物口服或肌注,无效可用氟哌啶醇肌注;
3、癔症患者除了情感暴发等典型发作外,常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等症状。精神和躯体不适可诱使患者发作,故可采取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维持患者的情绪稳定状态。
参考文献
[1]何伋.精神病学.第三版[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FruensgaardK.Parenteraltreatmentofacutepsychoticpatientswithagitation:areview[J].CurrMedResOpin,,5:-.
[3].DeranandDP,CooperT,SackeimHA,etal.LowDoseOralHaloperidolandBloodLevelsinAlzheimerDiseaseApreliminaryStudy.PsychophannocolBull,,28:-.
[4]沈渔邨.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CDR用药手册精神障碍分册.第2版.上海:中国国际出版社,.
[6]RainerMK,MaschingAJ,ErthMG,etal.EffectofRisperidoneonBehavioralandPsychologicalSynptomsandCognitiveFunctioninDementia.JClinPsychiatry,,62:-.
『声明:本文转载。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平台以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心身医学等内容为主,服务于精神科、心理咨询师、医院与心身疾病相关临床科室(心内、神经内、消化、皮肤、急诊、风湿免疫、肿瘤、ICU等)医生,定期发布各类医学会议及培训通知,精神、心理相关学术前沿、专业文献,兼顾疾病诊断治疗等科普文章,服务于普通群众以宣传科学的医学知识。
如果您有专业水平较高的各种学术会议、培训通知,也可以转发给我们,经过核实后,我们将在此平台进行推送。
长按下面白癜风图北京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