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发作性睡眠 > 饮食护理 > 走着走着就睡着了让你说睡就睡的发作性睡病
走着走着就睡着了让你说睡就睡的发作性睡病
这是病,但很多人不这样认为
这是一种全世界都不知道病因的罕见病,
患者会不可控地、随时随地倒头就睡,
他们会被称为“觉主”,
甚至情绪激动时,还会浑身无力,猝倒。
他们可能是这样的
这样的
“瞌睡虫”、“差生”、“偷懒”是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
他们常常被人误解,
甚至连父母,都不理解他们,
其实,他们病了……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根据斯坦福发作性睡病研究中心的研究,发作性睡病的全球发病率是1/,中国约有70万~万患者,可以说,我们认识的人当中,就有一名是“发作性睡病”的患者。
在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在儿童时期起病,这比西方患者要早7到8年。病情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导致休学、辍学甚至在重要考试中睡着。长期的不被自己与他人理解使得他们常常处于挫败感中,甚至因自卑自责情绪引发抑郁症。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90%的成年患者都经历过出行事故。
致病原因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或触发的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降低或桥脑尾侧网状核功能亢进有关。
研究人员认为此病跟基因、环境因素及某些中枢神经疾病有关。对可能诱发发作性睡病的环境因素现在知之甚少,文献报道有包括头部外伤、睡眠习惯改变、精神刺激及病毒感染等。研究表明,大约8%-10%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具有家族史。
近年来,食欲素(orexin)与发作性睡病的关系令人瞩目,orexin是下丘脑神经元细胞产生的神经肽,在协调睡眠-觉醒周期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发作性睡病患者死后脑组织内,发现产生orexin的神经元效量明显减少,提示产生orexin的神经元数量的减少与发作性睡病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
睡眠发作——表现为不择时间、地点及活动状态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一日内反复多次发生。可伴短暂意识丧失,在阅读、看电视、骑车或驾车、听课、吃饭或行走时均可出现,一段小睡(10~30分钟)可使精神振作。
猝倒发作——常由于强烈情感刺激诱发,表现躯体肌张力突然丧失但意识清楚,不影响呼吸,通常发作持续数秒,发作后很快入睡,恢复完全。儿童通常累及面部肌肉,形成所谓的猝倒面(cataplecticface):精神不振、眼睑下垂、张口发作、舌头突出和做鬼脸。儿童猝倒发作常持续数分钟并且可以丛集样发作。
睡眠麻痹——是从REM睡眠中醒来时发生的一过性全身不能活动或不能讲话,呼吸和眼球运动不受影响,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生在早晨睡醒后,发作时意识清楚,可自行缓解,没有记忆障碍,多伴有焦虑发作。睡瘫也有家族性发作的报道。
睡眠幻觉——常表现为听幻觉、触幻觉和视幻觉;患者可能感觉到不存在的人在自己房间里或者正触摸自己。可发生于从觉醒向睡眠转换(入睡前幻觉)或睡眠向觉醒转换时(醒后幻觉),多为生动的不愉快感觉体验。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记忆力下降、攻击行为和精神症状等。在不同的人群和文化背景下,发作性睡病的临床描述可能有不同,在斯坦福睡眠中心,亚洲患者中较少有猝倒发作,多合并有消极情绪如易怒,而美国患者则有非典型的猝倒发作。
诊断标准
既往研究认为发作性睡病是终身性疾病。年,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CSD)将发作性睡病分为Ⅰ型和Ⅱ型发作性睡病并对发作性睡病提出了诊断标准。
Ⅰ型发作性睡病,必需具备以下两条:
1.患者具有白天过度嗜睡症状至少3个月;
2.至少具备以下两条中的1条,a.猝倒发作,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显示睡眠潜伏期≤8min,出现两次及以上的睡眠始发快速动眼期睡眠;b.脑脊液hcrt浓度≤μg/L或<1/3平均正常对照值。
Ⅱ型发作性睡病,必需具备以下5项:
1.患者具有白天过度嗜睡,症状至少3个月;
2.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显示睡眠潜伏期≤8min,出现两次及以上的睡眠始发快速动眼期睡眠;
3.没有猝倒发作;
4.脑脊液hcrt浓度未检测或者检测>μg/L及>1/3平均正常对照值;
5.嗜睡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鉴别诊断
1.癫痫失神发作
多见于儿童或少年,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常突然意识丧失,瞪目直视,呆立不动,并不跌倒;或突然终止正在进行的动作,如持物落地,不能继续原有动作,历时数秒。脑电图可有3Hz的棘-慢综合波。
2.昏倒
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短暂的一过性意识丧失。多有头昏、无力、恶心、眼前发黑等短暂先兆,继之意识丧失而昏倒。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脉快微弱、血压降低,多持续几分钟。
3.Kleine-Levin综合征
又称周期性嗜睡与病理性饥饿综合征。通常见于男性少年,呈周期性发作(间隔数周或数月),每次持续3~10天,表现为嗜睡、贪食和行为异常。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间脑特别是丘脑下部功能异常或局灶性脑炎所致。
4.原发性睡眠增多症(diopatnicltypersomnia)
本病与发作性睡病类似,但日间磕睡可以自我控制,一旦入睡以后可以持续很长时间,24h内睡眠均可以超过10h以上,多有家族史。
目前并没有根治发作性睡病的办法,只是应用一些兴奋剂与抗抑郁药来帮助发作性睡病患者。兴奋剂是让他们在白天保持清醒,抗抑郁药则是用来对付猝倒的,以避免无意识地摔倒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辅以行为治疗效果会更好。比如,一些生活方式的转变:远离咖啡、酒精;提高晚间睡眠质量,形成自己规律的睡眠时间;固定白天的小睡时间,如果感到劳累,最好马上小睡一下,但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