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发作性睡眠 > 饮食护理 > 睡眠中发作性症状的鉴别癫痫or睡眠障碍

睡眠中发作性症状的鉴别癫痫or睡眠障碍



病历简介

主诉患者,男,34岁,主因睡眠中发作性发笑30年,睡眠中发作性四肢乱动伴哭泣2年。

现病史患者于30年前(4岁半)无明显诱因于睡眠中出现发作性发笑,叫之能应,无口咽及肢体自动症,无肢体抽搐,持续2~3s缓解,突发突止,以夜间多发,几乎每晚均有发作,多成簇出现,5~6次/晚,未予诊治。2年前(32岁)出现睡眠中发作性四肢乱动,在床上打滚,扭动身体,出声,呈哭泣声,叫之不应,持续3~4s缓解。发作前感觉周围环境混乱,全身起鸡皮疙瘩,心慌。均在睡眠中发作,10余次/晚。此外,患者睡眠中多梦,惊醒后出现发作性幻视,有时为金鹏展翅,有时可见有人双手举塔,有时为恐怖的画面,难以形容,持续约3s后缓解,也以夜间多发,约每2d发作1次。

既往史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正常,生长发育及智力正常,无热性惊厥史。高血压病史4个月,最高血压/mmHg,否认家族中有癫痫病史。

查体神清语利,无神经科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头颅MRI:右侧侧脑室旁小缺血灶。视频脑电图:发作间期:额颞导联散在可疑尖波。发作期:全导低幅快波、慢波。

分析与思考

癫痫发作or非癫痫事件?

该病例具有以下特点:(1)患者为青年男性,幼儿期起病,病史共30年。(2)发作多在睡眠2期出现。(3)发作症状相对刻板,有时有先兆。(4)发作持续时间短,为3~4s,成簇发作,10余次/晚。(5)视频脑电图:发作间期额颞导联散在可疑尖波,发作期脑电图全导为低幅快波及慢波。

患者的症状具有短暂性、刻板性、反复发作性的特点,而且发作前均无任何诱因,结合脑电图有额部导联癫痫样放电,因此考虑是额叶癫痫,给予卡马西平0.3mg/(kg·d)治疗后,上述发作性症状明显缓解。

睡眠中发作性症状并非罕见,区分这种症状是癫痫发作还是非癫痫事件(如睡眠障碍),有时较为困难。发生在夜间的癫痫发作(如夜间额叶癫痫)常表现为异乎寻常的行为,与睡眠行为障碍非常相似,而一些睡眠障碍疾病可表现为发作性运动症状,又与癫痫发作相类似。

因此,充分认识夜间癫痫发作和睡眠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结合发作期视频脑电图监测,对二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夜间额叶癫痫与睡眠障碍鉴别要点

夜间额叶癫痫(NFLE)主要表现为三组症状(表1)。NFLE患者很少仅有一种发作形式,偶有继发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其发作频繁,以夜间发作为主,34%的患者偶有白天发作。患者精神运动发育正常,头CT和MRI可正常。50%病例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脑电图可正常。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治疗有效。

睡眠行为障碍主要包括四种类型(表2)。NFLE容易与非快速动眼睡眠期(NREM)唤醒障碍相混淆。NREM唤醒障碍易在儿童早期发病,4~8岁达到高峰,青春期后发作逐渐减少,成人已很少见。症状出现是在NREM睡眠中的慢波睡眠期,通常发生在夜眠的前1/3阶段。其发作时间较长,通常5min。发作频率少,通常是每月1~3次。脑电图表现为:发作性高波幅δ波。

意识模糊性觉醒患者不能由睡眠中迅速清醒过来,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意识模糊阶段。这时患者存在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语速减慢、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行为不当;有严重的顺行性和逆行性遗忘。

睡行症患者突然从睡眠中坐起,意识朦胧,做一些无目的的动作;或缓慢起床,不停地往返徘徊,又复上床睡眠;也可下地后进行一些日常活动,如穿衣、进食、打扫卫生或外出游逛,问话不答,但可喃喃自语,能够躲避障碍,受到限制时可有狂暴的冲动、逃跑或攻击行为,事后常完全遗忘。

睡惊症患者突然从床上坐起,发出尖叫或哭闹,表情十分恐惧或焦急,同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表现为心跳过速、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散大等。

小结

睡眠相关的癫痫与睡眠行为障碍的鉴别,临床上有时比较困难。要充分认识夜发性癫痫和睡眠行为障碍不同疾病的临床特征,详细询问病史,必要时进行发作期视频脑电图监测和多导睡眠生理图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二者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能治白癜风病的地方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qzph.com/yshl/10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