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发作性睡眠 > 饮食护理 > 病例丨冯惠平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痛风
病例丨冯惠平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痛风
痛风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并不少见,急性心梗患者急诊PCI术后痛风发作,血尿酸增高,抗血小板药物如何选择?痛风急性发作期药物如何选择?这些都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急诊PCI术后痛风发作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冯惠平
单位:医院病例资料
患者,男,41岁,主诉"发作性胸闷、胸痛12小时"入院。现病史 患者于1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闷、胸痛,主要位于心前区及胸骨后,无明显放射痛、出汗,无呼吸困难、咯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头痛、头晕及肢体活动障碍,无反酸、烧心,无晕厥、黑矇,症状持续30分钟,来我院急诊。 心电图:窦律,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mV。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74.29ng/ml,肌红蛋白.1ng/ml,心肌肌钙蛋白I(cTnI)1.26ng/ml。
肾功能:尿素氮7.5mmol/l,NT-proBNP为pg/ml。
血常规、凝血四项、电解质、血糖大致正常。
心脏超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胸部CT:双肺间质改变。
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mg,口服;达肝素那注射液U,皮下注射"、改善循环等治疗,患者胸痛反复发作,现为求进一步治疗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我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情况可,大小便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 既往"高血压"病史3个月,血压最高/mmHg,平时口服"卡托普利25mg每日一次",血压控制情况不详;"痛风"病史1年,平时服用"非布司他1片,每日一次";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个人史 生于原籍,久居当地,未到过血吸虫病流行区和牧区。否认吸烟、饮酒史;无毒麻药药品接触史,偶尔接触农药,否认性病冶游史。家族史 父母已故,均死于"肺癌",一哥一妹体健;家族中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体格检查
体温36.2℃,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mmHg(左),/mmHg(右)。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查体合作。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无红肿及脓点。颈两侧对称,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胸廓无畸形,两侧对称,呼吸动度一致,双侧乳腺正常,双侧触觉语颤均等,无增强及减弱,双肺叩诊呈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明显,未触及震颤。心界无扩大,心率90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以及额外心音。无心包摩擦音及心包叩击音,P2=A2。双侧桡动脉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一致,外周血管征阴性。 腹平,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于肋下未触及。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肠鸣音存在。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
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6.7cm,射血分数(EF)41%,左心增大,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2mmol/L,载脂蛋白A1为0.71g/L,载脂蛋白E为16mg/L,余项正常。 肾功能、血尿酸正常。 心肌酶谱:CKMB为37U/L,肌酸激酶U/L,α-羟丁酸脱氢酶U/L,乳酸脱氢酶U/L,谷草转氨酶U/L,谷丙转氨酶32U/L。 总蛋白60g/L,白蛋白38g/L,球蛋白22g/L,白蛋白/球蛋白1.71。 总胆红素25.4μmol/L,直接胆红素4.4μmol/L,间接胆红素21.0μmol/L,总胆汁酸5.15μmol/L。 血常规:白细胞8.08×/L,红细胞4.13×/L,血红蛋白g/L,血小板×/L,中性粒细胞占比75.2%。 尿常规:隐血+。 粪便分析正常。 凝血四项、电解质、血糖、甲功五项正常。初步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NSTEMI
Killip1级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痛风
诊疗经过
患者为急性NSTEMI,发病12小时,目前仍有胸痛症状,心肌酶谱三项升高,GRACE评分高危,有急诊PCI指征,行急诊介入治疗。 冠脉造影:LAD与LCX共同开口;LAD多发斑块,近中段狭窄40%~60%,D1近中段狭窄40%~60%;LCX多发斑块,远段狭窄40%~60%,OM1双分支狭窄60%~80%,OM2闭塞;RCA多发斑块,狭窄20%~30%。造影诊断:双支病变累及前降支、回旋支。 于OM2近段闭塞病变处球囊扩张,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TIMI血流3级。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达肝素抗凝、美托洛尔控制心率、贝那普利降压改善心室重构等治疗。 急性心梗第6天,患者诉双足第一跖趾疼痛,不能耐受,无胸痛、胸闷等不适发作。 查体:血压/64mmHg,神清语利,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6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及,叩鼓音,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水肿。血尿酸:μmol/L。 风湿免疫科会诊痛风,建议低嘌呤饮食,适当多饮水,并继续口服碳酸氢钠、非布司他治疗。患者未诉胸闷、胸痛,但痛风发作,疼痛程度重,嘱停阿司匹林,给予吲哚布芬mg,每日2次,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抗血小板治疗。考虑痛风发作与患者自行中断治疗痛风药物有关。 急性心梗第7天,患者诉双足第一跖趾疼痛减轻,无胸痛、胸闷。复查心脏彩超回报: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增大(EDD6.1cm,左心房4.3cm),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EF56%;较前比较,左室有所缩小,EF恢复正常。出院1周后门诊复查,血尿酸降至正常,双足第一跖趾疼痛完全消失。病例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血尿酸升高除可引起痛风之外,还与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脑血管等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既往HUA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μmol/L,女性μmol/L。因尿酸盐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为μmoL/L(不分性别),超过此值可引起尿酸盐结晶析出,在关节腔和其他组织中沉积。因此,最新指南将血尿酸水平μmol/L(7mg/d1)定义为HUA。痛风 HUA患者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称为痛风,也有学者仅将痛风性关节炎称为痛风。HUA患者突发足第一跖趾、踝、膝等单关节红、肿、热、痛,即应考虑痛风可能,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可逐渐累及上肢关节,伴有痛风石形成。根据病程,痛风可分为4期:①无症状HUA期;②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③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歇期;④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痛风性关节炎:中青年男性多见,常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或踝、膝等关节。起病急骤,24小时内发展至高峰。初次发病常累及单个关节,持续数天至数周可完全自然缓解,反复发作则受累关节逐渐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两次关节炎发作间歇期缩短。HUA与冠心病 血尿酸水平每升高60μmol/L,女性心血管病病死率和缺血性心脏病病死率增加26%和30%;男性增加9%和%,女性冠心病危险性增加48%。HUA是女性全因死亡和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UA对男性和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和预后影响不同,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有关。 在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方面,应考虑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对血尿酸的影响。阿司匹林对于尿酸代谢的影响具有剂量特异性:大剂量(3g/d)可明显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中等剂量(1~2g/d)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从而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小剂量(75~mg/d)轻度升高血尿酸。 75~mg/d阿司匹林可产生抗血小板作用相关的心脑血管获益,对合并HUA的患者不建议停用,建议碱化尿液、多饮水,同时监测血尿酸水平。阿托伐他汀具有较弱的降尿酸作用,合并HUA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可优先使用。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痛风急性发作期避免使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 痛风急性发作时首选氯吡格雷75~mg/d,病情稳定后尽早服用阿司匹林75~mg/d加氯吡格雷75mg/d,6~12个月后改为氯吡格雷75mg/d长期维持。 支架置入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过程中发生痛风,应权衡缺血和痛风危害,可考虑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基础上合用抗痛风药物。 ACS合并痛风治疗,应考虑阿司匹林对血尿酸的影响,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可轻度升高血尿酸,一旦证实阿司匹林增加了痛风风险,立即停用阿司匹林或换用西洛他唑+氯吡格雷。痛风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治疗目的是迅速控制关节炎症状。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尽早给予药物控制急性发作,越早治疗效果越佳。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急性关节炎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上述药物有禁忌或效果不佳时可考虑选择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1)秋水仙碱秋水仙碱通过抑制白细胞趋化、吞噬作用及减轻炎性反应发挥止痛作用。推荐在痛风发作12小时内尽早使用,超过36小时后疗效显著降低。起始负荷剂量为1.0mg口服,1小时后追加0.5mg,12小时后按照0.5mg,1~3次/天服用。使用环孢素A、克拉霉素、维拉帕米、酮康唑等,避免使用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药。少数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时须停药。肾脏损害可见血尿、少尿、肾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患者须酌情减量,eGFR10ml·min-1·1.73m1-2或透析患者禁用。秋水仙碱可引起骨髓抑制,使用时注意监测血常规。(2)NSAIDsNSAIDs包括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剂和COX-2抑制剂两类,若无禁忌推荐早期足量使用NSAIDs速效制剂。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既往有复发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者为所有NSAIDs使用禁忌证。COX-2抑制剂可能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合并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避免使用。NSAIDs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肾功能,严重慢性肾脏病(4~5期)未透析患者不建议使用。
(3)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严重急性痛风发作伴有较重全身症状,秋水仙碱、NSAIDs治疗无效或使用受限的患者以及肾功能不全者。全身给药时,口服泼尼松0.5mg·kg-1·d-1连续用药5~10天停药,或者0.5mg·kg-1·d-1用药2~5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10天。不宜口服用药时,可考虑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
(4)降尿酸治疗临床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两类。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该类药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合成。常用药物包括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等。非布司他是新型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初始剂量20~40mg/d,2~5周后血尿酸不达标者逐渐加量,最大剂量80mg/d。因其主要通过肝脏清除,在肾功能不全和肾移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轻中度肾功能不全(1~3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4~5期)患者慎用。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害、恶心、皮疹等。 碱化尿液治疗:接受降尿酸治疗时,推荐尿pH值维持在6.2~6.9,以增加尿中尿酸溶解度。尿pH值过高增加磷酸钙和碳酸钙等结石形成风险。碳酸氢钠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HUA和/或痛风患者。起始口服剂量0.5~1.0g,3次/天,与其他药物相隔1~2小时服用。主要不良反应为胀气、胃肠道不适,长期应用需警惕钠负荷过重及高血压。痛风的非药物治疗 (1)提倡均衡饮食,限制每日总热量摄入,控制饮食中嘌呤含量。以低嘌呤饮食为主,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和肉类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适量食用豆类及豆制品,肾功能不全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食用。 (2)大量饮水可缩短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心肾功能正常者需维持体内适当的水分,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0~0ml。可饮用牛奶及乳制品(尤其是脱脂奶和低热量酸奶),避免饮用可乐、橙汁、苹果汁等含果糖饮料或含糖软饮料。 (3)水果因富含钾元素及维生素C,可降低痛风发作风险。可食用含果糖较少的水果,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等。 (4)酒精摄入可增加HUA患者痛风发作风险。患者应当限制酒精摄入,禁饮黄酒、啤酒和白酒。 (5)肥胖增加HUA患者发生痛风的风险,减轻体重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建议HUA患者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BMI18.5~23.9kg/m2)。 (6)吸烟或被动吸烟增加HUA和痛风的发病风险,应当戒烟、避免被动吸烟。痛风患者管理 (1)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首先遵循HUA管理原则; (2)医师须告知患者生活中避免可能的诱发因素,提出正确的预防措施,并制定个体化的急性发作时紧急处理方案; (3)痛风急性发作缓解后再考虑开始药物降尿酸治疗,已接受降尿酸药物治疗者急性期无需停药,初始接受降尿酸治疗者应给予预防痛风急件发作的药物。 本例患者既往有痛风病史1年,冠脉介入治疗后第6天痛风急性发作,双足第一跖趾疼痛,考虑痛风发作与患者自行中断治疗痛风药物有关,停用阿司匹林,给予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非布司他降血尿酸和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及饮食指导后,症状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时,及时制定个体化的紧急处理方案是关键。参考文献1.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3.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特殊人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专家简介
冯惠平,医学博士,现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从事冠心病、心室重构、心力衰竭等基础和临床研究,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田新芳┆美编高红果┆制版田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