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发作性睡眠 > 饮食护理 > 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睡眠障碍
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睡眠障碍
学龄前儿童通常需要11-13个小时的睡眠。每个儿童的睡眠时间都不完全相同,但是,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保持相对稳定。
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在3-5岁期间开始白天不睡觉。而且由于其语言和社交等各方面能力的快速发育,开始出现各种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梦魇、梦游、夜惊以及夜间睡眠恐惧等。
C24.,0.,23.,1.,22.,2.z"fill="rgb(,,)">夜惊
是指孩子从慢波睡眠中突然惊醒,并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以及恐惧的行为表现。夜惊通常会让父母非常紧张,因为夜惊发作时孩子常常意识不清且表现极度恐惧和害怕。但是父母可以不用过于焦虑,因为夜惊的孩子自己无法意识到发作,而且没有记忆,所以它对孩子本身的影响甚至小于梦魇。
夜惊在儿童中的发生率约为3%,主要见于学龄前儿童以及学龄儿童。夜惊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夜惊通常到青春期会自愈。另外,睡眠不足、睡眠不规律、发热以及疾病、药物、在吵闹或者不熟悉的环境睡觉、家庭压力或应激等,都有可能会诱发夜惊的出现。
2
C24.,0.,23.,1.,22.,2.z"fill="rgb(,,)">梦魇
也称为噩梦,通常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孩子会因做噩梦而惊醒。研究发现,75%的儿童至少有一次以上的梦魇。慢性梦魇指的是症状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的梦魇,其发生率在2-5岁为24%,6-10岁为4%。
梦魇的发生可能与家庭压力或应激因素、焦虑障碍、睡眠不足以及药物等有关。
2
C24.,0.,23.,1.,22.,2.z"fill="rgb(,,)">治疗
夜惊发作时最重要的是保证病儿的安全。在病儿夜惊发作时不要唤醒他,有时这会使得病儿对突然发生的变化不知所措,变得情绪激动。有时还会增加夜惊发生次数。在发作过程中不要对病儿干预太多,有时家长的过度安慰只会让病儿表现更烦躁。
当然如果病儿有受到伤害的危险时,要及时制止。不要在第二日和病儿讨论夜惊发作的事情。因为有的病儿会因此担心,而导致焦虑情绪出现。如果他自己提起,只要告诉他没有什么就可以了。增加病儿的睡眠时间以保证他不会有潜在的睡眠不足。保持规律的睡眠作息。
对于每日在固定时间发作的夜惊病儿还可以采用定时提前唤醒的方法。一般定时唤醒需要坚持2~4周,如果停止唤醒后症状重新出现,则需要重新开始并延长几周。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矫正。
对于梦魇发作的病儿,家长应该尽量安慰他。对于婴儿或小年龄儿童,仅仅抱着他们及身体的接触就可以缓解病儿的紧张情绪。对于大些的病儿,可以用语言安慰,让他知道你就在身边会保护他。大多数病儿在梦魇后会较疲倦,所以比较容易重新人睡。
平时可以利用一些让病儿感觉安心的东西放在病儿身边,如一些玩具或者妈妈穿过的T恤等对病儿也会有帮助。这些东西会帮助病儿在晚上睡觉时更安心。如果病儿坚持要开灯,就开一盏光线较暗的夜明灯,这样也可以帮助病儿重新入睡。
2
与夜惊不同的是,对于梦魇的病儿,第二日家长应该和他讨论梦境,看这个梦境是否还困扰他。大多数情况下梦魇的情景往往是孤立的事件,本身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但是如果病儿经常提起相同反复出现的噩梦,就需要找寻原因。对于持续梦魇发作同时伴有情绪问题的病儿,应该及时转诊到心理或者精神科医生处进一步评估治疗。
龙口市妇幼保健院
四楼儿童保健科
预约电话8
供稿赵维松
编辑高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