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发作性睡眠 > 饮食护理 > 梦里睡眠知多少
梦里睡眠知多少
诗曰:“睡里乾坤大,梦中日月长。”每个人每晚都会做梦,梦大约占据每天睡眠时间的1/5。可见,梦与睡眠似乎形影相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断追求着梦想,编织着美梦。上古时代就有《周公解梦》的传说,近代则有《梦的解释》之说。梦与睡眠、梦与疾病、梦与现实有何关联?一直是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探索的问题……
人在睡眠中一般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且在每个周期里都会做梦。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人每晚都会做4~6个梦,而在过分疲劳、生病、面临困境或重大变动、焦虑、紧张等情况下,就更容易做梦。梦每晚都会光临我们的睡眠,差异只在于有时能意识到,有时则不能。这主要看我们是否在哪个睡眠周期中醒来,以及睡眠周期是否中断。据研究发现,人如果在睡眠周期结束时醒来,梦的内容常常无法被回忆。但如果睡眠周期被打断,此时人又正在做梦,那么这个梦的内容就能被记起来。因此,人在醒后所记得的梦境大多属于最后做的那个梦。
如果经常觉得“夜长梦多”,则是睡眠质量不高的信号。人如果意识到自己在夜里不停地做梦,也就意味着睡眠曾多次中断;记得自己做了几个梦,则表示夜里曾醒来过几次。睡眠时断时续,自然就会使人觉得疲劳乏力。不过,做梦本身不会影响睡眠,还会对人体健康起到许多积极的作用。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生长激素,就是在睡梦中合成的。做梦还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加强,并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稳定人的精神状态。
但研究也表明,一些反复出现的梦境可能与某些疾病有一定的联系。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往往会梦见被追赶、心中恐惧、呼喊不出,或梦见自己从高处坠落,还没到地面就突然惊醒。患有肺部疾病的人,常常会梦见自己的胸部受压,身负千斤重担行走,或梦见自己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孕妇的梦则常常带有很强烈的情感色彩。此外,一些药物也会影响梦境的内容。梦境除了能透露一些潜在的疾病信号,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人的精神状况。
在我们临床上,经常有白领患者叙述,自己的梦里常常会出现过去考试的场景,有做不完的题目和难解的问题,十分焦虑。这反映的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状态。恐惧、焦虑、压抑等现代人普遍的“情绪危机”,在睡梦中被不受抑制地表现出来,只不过是当下遇到的压力,在梦中被转换成过去另一种情景表现出来而已。
而有些老年人,时常睡不深、睡不香、睡不长。似睡非睡,有时噩梦连连,故人时现,浮想联翩,睡眠质量便大打折扣,而其中最关键的是深睡眠时间大大减少。研究调查显示,大多数70岁~80岁的老年人,其每晚深睡眠时间只占全部睡眠时间的5%~7%,而30岁左右的青年人却占20%~25%。老年人的多数时间是浅睡眠形式,这是人老化在睡眠上的一种反映,我们对此不必过分紧张、忧虑。老年人睡眠老化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可由单相性睡眠转变为多相性睡眠,即除了夜间睡眠外,往往白天还要睡2~3次,有人则爱睡早晨的“回笼觉”,而有效睡眠时间则比年轻人短,睡眠不深,快速睡眠减少,常睡得头昏脑涨。长此以往,则带来心烦意乱、焦虑不安,无精打采,甚至加速衰老或演变成痴呆、抑郁症。
临床上也常遇到有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小孩,从一岁后夜里睡觉总是不踏实,经常做梦、说梦话、有时甚至大喊大叫、拳打脚踢,弄得大人也睡不好,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业。问有什么办法可治疗?
睡眠不好、梦多、梦呓,甚至梦游,其实都属睡眠障碍范畴。我们曾对就诊病人进行临床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当今睡眠障碍有五大发病因素,即: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对你学龄前小孩而讲,主要是体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体质因素主要指先天禀赋较弱,精神比较敏感,要通过医生望、闻、问、切,才能了解到对方更多的信息,进行评估;而环境因素,与睡眠息息相关,不良地环境因素会可引起睡眠障碍。如:⑴温度:寝室温度过冷、过热都可以妨碍人的入睡。冬季,手足温度低于29.0℃,人就很难入睡。⑵湿度:湿度对睡眠亦有影响,最理想的湿度是55%-60%,过于干燥或潮湿均不利于睡眠。⑶噪声:在城市里噪声是干扰睡眠的常见因素,有些人对噪声很敏感,日久就会形成慢性失眠。楼道内的吵闹,同宿人的鼾声、梦话、咬牙、起夜上厕所等,都对睡眠有影响。⑷光亮:也是一种影响睡眠的因素。家人晚睡或看电视、外面的路灯,都可以使人难以进入梦乡。
睡眠或觉醒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它不是人为能完全自主控制的活动,而是一个被动过程。它不像人体某些活动可按人的意志,说来就来,要止则止。人体应该顺应自然界规律。晚上22:00~23:00入睡,早上5:30~6:30起床。如夜间睡眠时间较短,适当的午睡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改善脑部供血,增强体力和机体的防护能力。对于上班族来讲,午睡的时间一般以一刻钟至半小时为宜,时间过长不但会感觉头脑发昏,肢体无力,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睡觉时不宜长时间吹风扇和开空调,更不宜夜晚露宿。睡眠不好,情绪烦躁,因此,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对养生极为重要。要神清气和,胸怀宽阔,思想平静,以达“心静自然睡”之效。
古人说,“先睡心,后睡眠”,“无忧才是入睡方”。如果你的工作压力很大,不妨每天在下班回家后或睡觉前用几分钟的时间闭目静坐,调整呼吸,可以有效缓解压力。也可睡前到户外散散步,上床前洗个澡或用热水泡脚,对顺利入眠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果睡眠与觉醒出现了障碍,医院找专科医生咨询治疗。但更主要的是自己认知的提高,贵在平时的康复预防,尤其自己的心态非常重要。
现在正是春季,很多人可能又进入了“春眠不觉晓”的春困状态,经常会晕晕乎乎犯困,梦也随之增多,这也就需要根据自身状态好好地科学调整了。其实,不管什么季节,心身健康,无所挂碍,开朗豁达,一觉睡到自然醒,是我们每个人向往的最好睡眠状态。(封面和图片来自网络)
赞赏
人赞赏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