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发作性睡眠 > 饮食护理 > 冬至教你如何度过一年中最漫长的夜
冬至教你如何度过一年中最漫长的夜
NHE|健康生活,还缺一个你
-Hello-
《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Winter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照片上的冬至是这样的:
而现实中的冬至是这样的:
所以在这一年中最漫长的夜,我们真的不建议您出门。
那么,这一天应当做些什么呢?
我们把冬至养生归纳为四点,即“躲、养、补、防”:
明白冬至的含义,我们就知道如何养生。而冬至这一天养生的核心就是“躲”!
冬至养生一“躲”
冬至正是“阴阳大变身”的时候,也是人体抵抗力最差的时候,人极容易受寒,也容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后养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寒的工作,特别是中老年人,应注意保暖,这个时候老年人的发病率会猛增,患心血管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要提高警惕。
建议:冬至养生讲究“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平日要小心保护自己,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
1躲饕餮冬至少不了聚会,难免会暴饮暴食。很多人会奇怪,平时大吃大喝没事,偏偏这个时候肠胃特别难受。这是因为冬至阳气最弱,身体运化不了太多的食物,管住嘴就可以避免一场肠胃浩劫。
2躲寒凉冬至,是人体抵抗力最差的时候,人体生发的阳气就好比微弱的小火苗。这时若受寒得感冒,往往会持续很久都不愈。小心的保护自己,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格外重要。
3躲房事不管你信不信,在中国古代就有一套完整的优生优育守则:大体上说是在双方身体状况都比较旺盛的情况下,既不伤元气又容易让孩子健康。冬至这个火苗最弱的时候还是尽量避开为妙。
4躲大汗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凡事有度,中医讲汗为心之液,在大量排汗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精气。特别是冬至这个让身体安静休养的日子,并不适合把身体的小能量浪费掉。所以像剧烈运动,蒸桑拿之类的大汗淋漓事情冬至就免了吧。
5躲是非哪里有人哪里就是江湖,特别是聚会聚餐。请在这时能避则避,预先管理好情绪。君不见,多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便是一个激动情绪引发的命案。
6躲思虑有史为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古代朝廷都下旨不议事了,其原由就为了养生,对于我们平民百姓,再忙也忙不过皇上,脑子可以歇歇了。
总之,“冬至一阳生”,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一丝生机。只有人体内阳气充足,才会祛病延年。如果冬至这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四肢无力,头晕欲厥,对养生不利。
冬至养生二“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至后养生原则就是要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精气,做到养精蓄锐,有益于防治疾病。
冬至养生应以静为主,切忌过于运动出汗,同时,冬至“养心”也很重要,应避免过于抑郁,思虑,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建议: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患得患失,还可以通过午饭后适当打盹、多晒太阳、泡脚、天灸、膏方等方式,更好地养生。
冬至养生三“补”
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而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
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鲫鱼等,可配枸杞、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养阴功效。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等。
在这个雾霾的天气中,呆在家中的你不妨亲自下厨做几道既滋阴润燥,又润肺益胃的菜。跟家人过一个暖暖的冬至。
1百合南瓜盅功效:滋阴潜阳、调养脾胃、补虚养身、清热解毒
做法:
①去克南瓜、克百合,干玉米50克作为主料,将南瓜洗净,然后对半切开;
②挖出爪瓤后,将其中一半作为南瓜盅,上笼蒸5分钟;
③将剩余南切块瓜百合洗净,用适量椰汁、淡奶油,清汤将南瓜块、百合、玉米粒煮开,用盐、味精调味;
④将调好的汤汁盛入南瓜盅中,放入锅中蒸2分钟即可。
2冰糖糯米藕功效:滋阴补阳、益血生肌、健脾养胃
做法:
①将凉水浸泡约两小时的糯米和白米掺在一起,将筷子把米装入已切开备用莲藕的孔中;
②再将刚刚切下的一头合上,用牙签插紧以固定。
③将固定好的莲藕放入不粘锅中,加水没过莲藕,再放入少量的冰糖。
④用大火煮至水烧开后,将火关小,煮约90分钟,而后将其捞出。切片,摆盘中即可。
冬至饮茶推荐:红茶、熟普、乌龙茶
冬至天气寒冷,此时建议喝茶性较温的红茶和普洱茶熟茶,既可以御寒暖身,还可以养胃助消化、预防感冒等疾病。另外在冬至时节,经常会有火锅、羊肉等容易上火的饮食饭局,建议可以喝点温和的乌龙茶进行调理,让肠胃、皮肤都舒服。
冬至饮食要点:温补要适宜
建议: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吃饭的时候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饮,多吃坚果类食物,可御寒、补肾健脑、强心健体。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外出时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尽量少出门,适度保暖、适量运动。
另外还需要注意,《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北方冬季气候一般比较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滋益阴精也是冬至养生的重要内容。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卧室内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北方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冬至养生四“防”
冬至前后气温骤降,是流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1防流感流感病毒拥有惊人的传染力,直接吸入空气中的病毒,或经手将病毒带入呼吸道都会引发流感。因此,预防流感首先要切断流感病毒的传播,如及时发现和隔离流感患者,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补充维生素C等;另外,有条件的要预先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流感预防药物。
2防心脑血管疾病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注意保暖、按时服药、加强检查、注意饮食、加强锻炼、保持乐观情绪等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
其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减少被传染的概率。
3防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不可根据一两次自测的血压结果,随便换药或改变用药剂量,应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
4防突发情况最后,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当出现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医院就诊或拨打,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特别提醒:
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认识到冬季进补的重要性,但是冬至进补要科学合理,希望大家能记住下面禁忌,不要盲目进补,否则得不偿失:
谨记冬至进补大忌
1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2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另外,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晚来看一会儿书,早点上床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收敛精气,保护阳气,使肾精得到不断的补充,以利于来年肝气的升发与舒调。
明天......听说是个睛天~~!
请把我们分享给你身边亲朋好友,因为健康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
我们的理念“取自天然,用于健康”,
NHE,您来自新加坡的健康助理。